“破圈”协作,通关更便捷

发布时间:2023-04-20 09:21:42
来源:新华网

全国哪个区域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最高?答案指向长三角区域。

这片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26,承载了中国1/6的人口,1/4的GDP,是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地区。

深入推进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积极助推省内水运口岸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量身定制监管方案服务大宗资源性商品安全稳定进口……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长三角海关一体协同,为增强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通监管堵点

护航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

近年来,我省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企业逐渐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有企业反映,在以往的通关过程中,进口的精密设备、仪器、原材料等特殊货物命中布控需要查验的,不宜在口岸开拆检查,影响货物正常通关。

“在了解企业诉求之后,我们经过实地走访调研,试点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模式,在确保监管到位、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强化事前评估备案、规范事中监管检查、加强事后闭环管理等一整套规范制度,进一步优化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的检查作业模式,在信用管理和风险甄别基础上,借助移动查验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将原布控在口岸实施的查验作业改为实施跨直属海关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类检查作业。”合肥海关口岸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部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和产品特点,以“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为目标研究推行的,解决了长三角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制造等一大批企业通关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前不久,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关员在相关公司对其进口原材料开展目的地检查作业,该批货物采取了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模式进口,货物总值约235万元。

“该模式实施之后,大大提高了公司进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并降低了通关成本。据统计,在此模式下,公司每票报关单通关时间压缩了3天至5天,同时也避免了口岸开拆对货物的损害风险,为货物到厂后产线运营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该公司物流总监陈恒泰说。

合肥海关政治部主任吴向前表示,近年来,深入推进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与上海海关等长三角海关协同配合,将“口岸外观查验+目的地综合处置”两段式布控协同处置机制适用范围扩大到企业集团、海运以及出口等环节,有效解决高新技术货物不能在口岸开拆查验的实际困难。2022年该模式已经由安徽省推广到长三角和全国其他省市。今年一季度,已运用该模式保障1534万元进口设备及时投入研发生产。

通关提速增效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也是区域开放的重要平台。

安徽到海的距离有多远?地图上方寸之间,实则数百公里。但安徽拥有长江、淮河等“黄金水道”,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5个一类水运口岸,合肥、蚌埠2个二类水运口岸。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通过水运口岸进出口是不少外贸企业的主要选择之一。

今年3月,一艘名为“江海通188”长江内河支线船舶顺利抵达上海洋山港,经海关放行后,船上装运的3个集装箱、3150台空调即可搭载远洋货轮出发前往美国。这也标志着“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安徽一类水运口岸实现全面铺开。

“联动接卸”,即以远洋航线集聚、超大规模集装箱船停泊的上海洋山港为中心,与周边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开展联动,进出口货物通过驳船在洋山港以及相关港口之间进行水路运输,手续办结后即可在洋山口岸直接提离或出境,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我们持续深化与上海海关、省港航集团的联系配合,将洋山港—芜湖港‘江海一港通’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全省6个水运口岸全面铺开,保障进出口货物在洋山港和省内港口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企业每标箱货物国内段运输成本降低30%、通关时间平均节约50%。”吴向前介绍,今年一季度“联动接卸”货物总值达1.08亿元。

“以前,需要先把货物运到池州港,申报转关后通过费用较高的陆运等方式,运到洋山港装船出海。中间要辗转多个港口,多次起卸,运输成本太高了。”位于池州市高新区的安徽鸿叶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竹制品深加工和出口销售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外贸负责人石天玉表示,如今,在池州港就可以抵港直装,驳船到洋山港联动接卸,少了倒箱环节,简化了转关流程,缩短了上大船的时间,“去年我们箱量和贸易额分别增长16%和21%,今年肯定更好”。

今年以来,合肥海关从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我们积极对接上海洋山港、外港,推广‘离港确认’监管模式至全省全部7个水运口岸,企业可在未完成理货、未确定境内运输工具的情况下申报转关,内支线船舶班次选择更加灵活,压缩货物转关办理时间1至2天。”吴向前说。

量身定制方案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跨越1.6万公里来自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如何安全稳定地实现进口?

据了解,出于安全考虑和环保要求,米拉多铜精矿采用吨袋包装,从厄瓜多尔马查拉港通过海轮运输至张家港、南通等口岸,再由长江驳船运输到铜陵有色。在原有监管模式下向海关申报,口岸海关对货物实施逐袋取样。而在该模式之下,通关时间长且检验取样易破损撒漏,运输途中损耗较多。

“为解决铜陵有色境外自有矿山进口铜精矿通关时效长、成本高的‘痛点’,我们联合南京海关共同推动优化铜精矿检验监管模式,将部分检验监管项目调整到铜陵港进行,口岸停留时间由15天压缩到4天。”吴向前说,与传统模式相比,在确保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配合义务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境外矿源和装运前检验管理,前推后移检验监管链条,将在口岸海关实施的部分检验项目调整至目的地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长,减少企业通关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合肥海关保障13万吨铜精矿通过优化模式进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一体化发展一直在加速。在这一过程中,海关如何“破圈”协作,增强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一体化”“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水水联运水陆联运,畅通物流渠道;加强与长三角海关数据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建设共享共用互通的智能化监管系统;建立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在长三角海关进出口通关问题等。

“我们将落实落细‘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深化跨部门、跨关区协作配合,做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全流程通关保障服务,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何 珂)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