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报!天水市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释放“红色”动力
原标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天水市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释放“红色”动力
探索“五类”管理模式,激发农村党员活力;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让党员在网格中发挥作用……
三年前,武山县着眼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实施“五类”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资料图)
分类管理、才尽其用,让基层党员成为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排头兵,武山县的经验,迅速在天水市范围内全面推开。
“通过对全市7.7万名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在各个领域正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天水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王国晟说。
先行先试 实践中探出“新路子”
“郭灶代和我非亲非故,却能全心全意为我着想,这几年帮我办的事情,数都数不清。”武山县洛门镇郭台村村民郭石军深情地说。从2020年开始,大到生病住院、外出务工,小到照顾老人、打扫卫生,郭灶代的身影总是在郭石军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郭灶代是洛门镇郭台村村民,也是负责联系郭石军的党员。近年来,随着武山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像郭石军一样的困难家庭有了“联系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把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武山县深度谋划、高位推进,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调度推进和常态化督导机制。经过深入调研,将农村党员科学划分为在职党员、带富党员、普通党员、流动党员和年老党员五种类型,并分别制定了管理目标和具体措施,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何才能让党员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武山县按照“五类”党员管理实际,分类设置了33项量化指标,对党员进行量化考评,以积分形式促其发挥作用,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全新的管理模式,激发了武山县1.2万名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武山县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组织一组组长薛启茂介绍,目前,综合考虑年龄、身体状况、作用发挥等要素,当地不仅精准区分出年老党员、流动党员和普通党员,还将综合素质较好、担任村组干部、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党员界定为在职党员,将抓产业发展有思路、经济基础好、群众威望高的党员界定为带富党员。
“三年多的探索实践,让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具体可行,农村党员‘五类’管理模式,成了推动武山县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薛启茂说。
网格管理 基层服务打开“新格局”
走进甘谷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指挥中心,一块巨幅屏幕映入眼帘,分布显示着甘谷县概况、网格管理、基层党建等信息,只需轻轻点动鼠标,便可以实时调取最新数据信息。
去年下半年,甘谷县着手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畅通了企业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通过事件上报、平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全程监督等全流程管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目前,云平台已注册用户43万人以上。
“大像山镇东关社区紫金花园网格员谢晓芳2023年2月23日上报的大像山镇政府旁边一处井盖破损事件,经受理、处置、核查等流程后,由甘谷县住建局及时办结,并在平台反馈。”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记者看到一桩桩、一件件由网格员上报的民生事件,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的全流程管理下,都得到了快速回应、妥善处置。
“云平台不仅能为各乡镇、村社党组织提供事件受理、人口信息管理、居民走访、社情民意和重点人群管理,还能为群众提供返乡报备、问题反映、在线证照办理等便民服务。”甘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广荣说,依托云平台,我们以自然村落、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在全县划分了2286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五类”党员担任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还同步开发了手机小程序,普通群众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事件上报、信息查询等。
甘谷县大像山镇党建办主任牛伟强对党员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认为把党员纳入网格管理,既能解决农村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缺乏归属感等问题,也能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自云平台试运行以来,已办结385条民生实事,初步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王广荣说。
行之有效 乡村振兴汇集“新动力”
从最初的探索实践到如今天水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同步开展,农村党员“五类”管理模式成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标杆”,实实在在为全市各县区探出了路子、作出了示范。
天水市委组织部先后2次发出通知,对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作出安排部署,并编印了标准化手册,供基层党组织学习参考。
此后,天水市又专门召开会议,交任务、压担子,推动武山试点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应用,打造成全市党建品牌。
在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正在建设的100个木耳种植大棚施工已接近尾声。“去年靠着种植木耳,秦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2万元,今年新棚建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再翻一番。”利桥镇党委副书记裴仰东信心满满。
“别看现在秦岭村木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最开始的时候那可是一波三折。”裴仰东感慨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土地流转了、种植大棚也建成了,但却没有村民愿意承包,为此,村干部可没少做工作。
“总得有人成为第一个租大棚的人,这时候党员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党员赵建平和刘喜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俩带头每人承租了2个大棚,跟着从东北聘请的技术人员边学边种,当年底,每个大棚的收益就达到了1.1万元。
在党员的带动下,秦岭村及周边村党员群众参与木耳种植的热情高涨,附近8个村党支部还共同成立了麦积区农丰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联合社党支部。如今,利桥镇8个村461户村民已建成木耳大棚120座,8个村和党员群众按比例进行入股分红,构建了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村村联建的抱团发展格局。
“在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适合秦岭村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那就是带富党员带头‘领题’,选定木耳产业;支部引领‘解题’,拓宽群众致富路。”秦岭村党支部书记师方平说。
“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只是天水市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一个缩影。”王国晟说,如今,天水市各县区在学习借鉴武山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农村党员队伍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出各种接地气、冒热气的好做法,提升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
乡村基层工作,是考验基层党组织管理和党员能力的必答题。如何在新的“赛道”上带领群众跑出“加速度”,天水市聚焦问题,以党员管理激发发展动力,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走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