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看:“春风”解人意 拉面老板马撒俩贷款记

发布时间:2023-03-22 18:18: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3月22日电(卡娅梅朵)时值中午,正是用餐时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留新一路的西部金穗牛肉面店内,就餐的顾客满满当当,一片忙碌红火的景象。

待热腾腾的面条煮熟出锅,舀一勺清澈的肉汤,放几片牛肉和萝卜,撒上蒜苗香菜,浇上鲜香的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拉面制作完成。浓郁的香味萦绕在食客的舌尖,也让带着“青字”印记的味觉符号,定格在这座城市。

面馆老板马撒俩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催促伙计赶紧给客人沏茶。尽管忙得满头是汗,但他心里乐开了花。


(资料图)

顾客在西部金穗牛肉面店内用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9年,家住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马撒俩,在亲戚带领下,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20多年过去,靠着踏实肯干的韧劲,马撒俩已从当年稚气未脱的拉面学徒,变身为有着8家餐馆的拉面老板,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近几年,马撒俩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餐饮业作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闭店、禁止堂食、员工感染……这些都给餐饮从业者带来巨大挑战。

受疫情冲击,马撒俩经营的餐馆客流量大幅下滑、营业收入急剧下降。但为了保证50多名员工的生活不受影响,他坚持按期发放员工工资,再加上支付门店租金等成本,资金周转成了大问题。

“作为一个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人,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家乡,希望家里人能拉我们一把,帮我们渡过难关。”马撒俩的渴望,同样也是数万名循化籍外出务工拉面人的心声。

顾客在西部金穗牛肉面店内用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拉面经济作为循化县富民强县的特色品牌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前,循化县共有7873家拉面店遍布国内200多个城市,年输出劳动力4万余人,约为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年劳务总收入在20亿元以上。

受疫情冲击,截至2022年底,省外循化籍拉面店数减少至6071家,大部分勉强维持的店面也在裁员节流、保本经营,裁员比例达30%,返乡人员比例达40%,在岗人员仅有2万余人。

身处困境的拉面人,牵动着家乡人民的心。今年2月底至3月初,循化县委县政府以落实省市“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为契机,组织相关乡镇部门和金融机构赴深圳、广州、上海和杭州等地,实地查看拉面产业发展情况。

每到一处,调研组与拉面经营者围坐在一起,聊家常、问行情、话发展,详细了解疫情对拉面馆带来的影响、现阶段经营状况以及普遍存在的困难问题。

“现在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我们自己去银行贷款,门槛高、额度低,难以满足需求。”在深圳座谈会现场,马撒俩向调研组道出了自己的难处。现在店里部分设施老旧,需要提档升级,但装修费用还存在缺口。

政策暖人心,落实是关键。针对这一情况,循化县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在简化贷款办理流程、加快审查审批手续办理、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还款期限等方面提供优惠便利政策。同时,协调定点帮扶循化县的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拨付资金4800万元作为担保金和贴息资金撬动银行“拉面贷”,助力拉面产业全面复工复产。

“以前想贷款,是个难题。没想到这次政府把贷款政策送到了家门口,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帮我们缓解经营压力。”马撒俩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如果回老家办理贷款,来回路费加上路上开销,至少需要花1万多块钱,政府和银行送“贷”上门,这笔额外支出就省下了。

通过线上提交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经过简化快捷的审批流程,马撒俩成功申请到了30万元贷款。马撒俩计划将这笔钱用在面馆的装修翻新上,让新老顾客都能感受到店里的新环境、新气象。

“关键时刻,家乡人雪中送炭,为我们拉面人撑腰打气,我们有信心把拉面产业做得更好,不辜负家乡人对我们的期望。”马撒俩满心欢喜地说。

在距离深圳1400多公里的上海,马德林也收获了同样的喜悦。今年28岁的马德林,可以说是循化籍“新生代”拉面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拉面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对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与期盼。

2021年,马德林开始了拉面创业之路。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一股闯劲,如今,马德林有3家拉面馆在上海落户,第4家店也正在装修中。

顾客在马德林经营的拉面馆内用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想要做出自己的拉面品牌,把所有的店面重新包装升级,形成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拉面品牌形象。”马德林有着十分明晰的职业规划,也遇到了棘手的资金难题。调研组的到来,让马德林成功办理了3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也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据循化县地方品牌产业服务局统计,截至目前,此次“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已累计发放贷款264笔5809万元,待发放贷款129笔3170万元。(完)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