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同步调查:湿地保护的爱鸟行动

发布时间:2023-02-20 08:06:08
来源:新华网

我省2022年至2023年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简报出炉,共记录冬季水鸟70种681528只,种群数量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的地方还发现了我省鸟类新纪录。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境内冬季水鸟的生境在改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同步调查显示

包括重点保护鸟类在内的水鸟种群明显增多


【资料图】

“快看,这是东方白鹳,素有‘鸟中国宝’之称。能看到东方白鹳,说明菜子湖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省水鸟同步调查队队员崔玲玲说。

崔玲玲告诉记者,在近日开展的菜子湖湿地水鸟调查中,记录到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等重点保护鸟类,以及普通秋沙鸭、赤颈鸭、琵嘴鸭、豆雁、白额雁等雁鸭类。

2023年1月3日至8日,在安徽省林业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牵头,省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省动物学会共同实施了2022年至2023年全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此次参加调查的主力队员有50余人,参与人员近100人,主要来自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黄山学院、省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各市县区林业系统以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

“本次调查共组建12个外业调查队,涉及到淮河、长江、新安江流域湿地单元共77个,调查观测点共611个,历时6天。”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立志说。

“本年度水鸟数量在1万只以上的20个湿地单元中,除少数几个湖泊外,大多数湿地单元的冬季水鸟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对两个年度水鸟数量在1万只以上的相同调查单元的总体数量进行比较,我省的水鸟数量增加了0.86倍,冬季水鸟的数量明显增加。”周立志说。

调查结果表明

安徽境内冬季水鸟的生境正逐步得到改善

“我省的冬季水鸟仍以雁鸭类为主,占全部鸟类数量的79.14%;超过2万只的依次为豆雁、罗纹鸭、斑嘴鸭、白骨顶、绿翅鸭、灰雁和小天鹅,其中豆雁的数量超过了10万只。本次调查在泊湖记录到雪雁、在黄湖记录到斑头雁等不常见的水鸟,少量的夏候鸟、池鹭也滞留在本地越冬,在升金湖还发现了我省新纪录鸟种大红鹳。”周立志告诉记者。

周立志介绍,本次同步调查共记录冬季水鸟70种,共681528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与上年度相比,本年度冬季水鸟种群数量增加较多的鸟种有豆雁、东方白鹳、灰雁、罗纹鸭、花脸鸭、小天鹅、红头潜鸭等,其中豆雁的增长数量最多。另外,鸿雁、白额雁、鸳鸯、斑头秋沙鸭、白头鹤、白鹤、白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也在增加。

“在本年度的20个湿地单元调查到的水鸟数量达595503只,占全省调查到水鸟数量的87.38%,基本上体现了我省水鸟的状况。”周立志说。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冬季水鸟的生境在改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显著,湖泊禁渔、大面积围网拆除和退养还湿等湿地保护修复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

实施调查意义

加强监测力量,摸清受胁因素,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摸清了2022年至2023年我省冬季水鸟及其栖息地分布状况和受胁因素,完善了我省水鸟越冬期水鸟资源数据库,掌握了全省冬季水鸟重点保护物种的数量分布及其栖息状况,为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以及水鸟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水鸟调查监测的业务人员,加强了我省水鸟监测的力量。

“从调查情况看,我省的一些湖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如冬季湖泊维持较高水位、捕捞、家禽养殖、风电设施等,垂钓现象在调查单元中较普遍。”周立志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巩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

湿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修复机制,我省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重要湿地保护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我省湿地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保护认识有待提高、保护合力有待强化、持续利用有待拓展等问题。”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继续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居还湿、退建还湿“四退”工程,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调蓄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这位负责人介绍,我省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河长制考核内容,推进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一般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围绕湿地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努力打通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通过湿地日等活动,不断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守护好鸟儿的“乐园”。(记者 汤 超)  

更多相关文章